党建引领铸魂育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4月24日,在我校党支部的统筹部署下,校团委组织团员及入团积极分子开展“红色足迹践使命,智工青年续薪火”主题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及青年团以脚步丈量信仰,以行动赓续初心,前往江夏区革命烈士陵园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堂,让党建与团建同频共振。
使命启程 薪火延续
清晨,预备团员们精神饱满,在操场整齐列队。校党支部书记祝李芳同志现场动员,强调本次活动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实践活动,勉励青年学子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
党团同行,步履铿锵
在校党员同志们及团委书记郑常泺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向江夏区革命烈士陵园出发,党旗、团旗及校旗交相辉映,不仅彰显了党团一心的凝聚力,也蕴含着我校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党员同志全程带队,与团员青年并肩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
誓言铿锵,初心向党
14 公里的路程在骄阳下显得格外漫长。脚下的石板路坑坑洼洼,汗水早已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们坚定的步伐。三个小时后,当他们终于抵达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闪烁着坚毅的光芒。祝李芳书记整了整衣襟,带领大家庄严地举起右手,在党徽的见证下,发出了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的铮铮誓言。誓言如洪钟般响彻广场,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照亮了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更照亮了这群年轻人心中的信仰之路。
红色课堂,党员领学
在肃穆的纪念馆内,党员同志黄加进、汪佳程化身 “红色讲师”,将项英烈士“听党指挥、忠诚担当”的革命事迹娓娓道来。锈迹斑斑的军号、布满弹孔的旗帜、泛黄的家书手稿,一件件文物在光影交错间诉说着往昔峥嵘;泛黄的战斗照片、珍贵的历史影像,在党员们声情并茂的讲解中,重新焕发时代价值。预备团员们围聚在展柜前,时而凝神聆听,时而低头记录,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进行着一场跨越岁月的精神对话。
拾级而上,敬仰忠魂
参观结束后,全体列队前往项英烈士铜像。队伍沿台阶缓缓上行,两名护旗手手捧花篮庄严引领,鲜红的党旗、团旗与湛蓝的校旗紧随其后。步步台阶象征革命征程的艰辛,朵朵菊花寄托后辈的无限追思。
党旗引领,谆谆教诲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祝李芳书记缓步走到铜像前,面向整齐列队的预备团员们,以“传承红色基因,勇担青春使命”为题展开讲话:“86 年前,项英同志在这里带领军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用生命诠释了‘听党指挥、忠诚担当’的精神内核。今天我们站在这座铜像前,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更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 —— 英烈精神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历经风雨仍巍然屹立的精神密码。” 她的声音坚定而温暖,目光扫过基座上逐渐堆砌的白菊花海,“作为智工学院的青年学子,你们手中的绘图笔、实训器材,都应当成为传承精神的载体。希望大家牢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把对先烈的追思转化为钻研专业的动力,在智能制造、工业创新的领域里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鲜花寄哀思,默哀承遗志
祝李芳同志话音刚落,党员同志们挺直腰杆,率先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向铜像。他们神情凝重,双手将菊花轻轻放置在基座前,仿佛在传递跨越时空的敬意。紧接着,全体预备团员有序上前,每一步都带着对先烈的敬仰,每一次弯腰都饱含着对历史的尊重,白菊不断在铜像前堆叠,汇聚成一片洁白的花海。
献花完毕,全场师生脱帽肃立,集体默哀三分钟。党旗覆盖的纪念碑前,无声的誓言在每个人心中涌动,化作薪火相传的力量,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将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向前。
党团同心,薪火燎原
活动尾声,党员干部黄加进校长走上前,目光扫过胸前的党徽与身后的三面旗帜:“今天,我们用14公里的徒步丈量初心,用纪念馆的文物对话历史,用铜像前的誓言锚定方向——这不仅是一次党日活动,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党建引领是青年成长的灯塔,它照亮的不仅是脚下的石板路,更是你们未来的人生航向;红色基因是青春最美的底色,当你们的实验数据与先烈的奋斗轨迹在时光中重叠,便会明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用一生践行的信念。”
党建护航,使命必达
一次红色足迹的追寻,一堂行走的党课。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建设,把党史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党团共建进实验室”“红色工匠培育计划”等特色项目,构建 “理论学习—实践淬炼—精神传承”的育人闭环。正如黄加进校长在总结时所说:“当智能制造遇上红色引擎,当青春理想融入强国蓝图,这便是新时代工科青年最动人的模样。”